2015全國教育基金會年會系列活動∼「社會企業參訪」,
為本屆大會主題---「跨界.創新.社會力」結合生命教育與多元社會公益服務的功能!
本次社會企業參訪,夥伴到「桃園慈心農場」瞭解應如何與土地和平共處,透過農務體驗教育人們愛護土地;
「三峽甘樂文創」瞭解文創發展地方經濟、教育及進行社區營造;
「三峽三角湧文化協會」體驗藍染,瞭解文化產業發展及保存在地文化方法;
「天母肯納支持中心」瞭解日間社區小型作業所的運作,如何幫助肯納兒從事就業及適應社區群體生活。
聽過休閒農場、觀光果園,但是…何謂教育農場?顧名思義,農場本身是負有教育任務∼
教育是什麼?慈心基金會一貫的宗旨關心健康、關愛大地、關懷生命∼
它呈現的相貌是隨順自然、充滿生機、也是有利健康、符合環保,
藉著創辦農場,來教育所有大眾,重視身體健康,恢復大地生機,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為下一代展開無限生機。
農場裡,他們頭戴斗笠,感受汗滴禾下土的滋味,看著充滿生機的動植物在田間唱和,親身體驗有機農夫的生活∼
慈心老師給大家認識香草種類,例如:薄荷、檸檬草等…,香草種類不同在於莖、方形&圓形的差別,
認識香草種類後,慈心老師帶領大家至教育農場的教室製作「DIY-醋」∼
慈心教育農場以教育為核心,營造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的環教場域,
將來希望融入「社區支持型農業」的理念,推廣「食當季、吃在地」,減少碳排放量,減輕環境的負擔。
並藉由舉辦有機小農市集與選用小農生產的食材,幫附近的小農搭起與消費者直通、互助的橋樑,
及推動鄰近學校的食農教育,使教育農場真實體現給予所有生命快樂的慈心理念。
甘樂文創 林峻丞 執行長是土生土長的三峽人,原在電視台擔任節目製作,
九年前放棄都市的工作,回鄉協助自家肥皂品牌轉型,
於2010年9月成立「甘樂文創」,用商業模式改善三峽的經濟環境,
讓弱勢孩子「自己幫自己」,創造在地文化商機,至今已邁入第五年∼
座落於清水街河岸的「甘樂文創」,由一幢百年古厝改建而成,
與一群熱愛土地的青年夥伴共同經營,定期舉辦音樂、戲劇與攝影等展演活動,
除了經營藝文展演空間外,獨立發行文創刊物「甘樂誌」,
用影像、文字記錄著台灣土地上的人物故事,為紛擾的土地帶來純真的感動∼
2015年8月成立「小草書屋」,規劃課程,提供孩童一個溫暖的學習環境,
帶他們實踐夢想勇敢追夢,獲得自信與成就∼
位於淡水河流域上的一個古老小鎮,三角湧為其舊地名,擁有豐富的資源,
例如:三峽民權街、清水祖師廟、三峽鎮歷史博物館、李梅樹紀念美術館等藝術人文資源;
在自然環境上還包括鳶山生態步道、大豹溪水域環境及三峽溪流的染布漂洗等∼
三峽民權街在百年前是北台灣藍染產業發展重要的集散地,這條街目前仍保有多家染坊立面的文化資產,
三峽推動藍染過程中,優於其他社區發展的重要資源,也是三峽推動藍染文化產業發展重要的營造點。
藍染的製作不再侷限在衣服,也不再只是染素布了,
現在的藍染利用各種技法呈現不同的風格,也將藍染這項傳統行業應用於各種日常生活物品上,
舉凡服飾配件、壁飾、門簾、靠墊、頭巾、手提袋等,都有人製作,充分展現出藍染「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魅力!
接下來我們一起體驗自己動手做「DIY-藍染作品」,由老師解說指導如何完成自已的藍染作品,
解說完後,大家靠自已的創意去發揮作出獨一無二的作法囉∼
1943年,美國的肯納(Leo Kanner)醫師發現了自閉症(Autism)這個族群,故又稱肯納症,
然而這名詞也讓他們帶來不少困擾;以為他們可以自行「打開心扉、走出封閉」。
在醫學上,自閉症是起因於不明原因的腦傷所導致的「廣泛性發展障礙」,
造成在認知、語言、知覺等方面產生學習的困難,
尤其是在學習人際溝通技巧上更是如此,台灣在最近開始改用肯納症來稱呼自閉症∼
提供適於肯納症者學習的教學資源,並規劃適於肯納症者生活的社區家園,
提供醫療、教育、職訓、養護、安置的整合機制。
今日社會企業參訪活動在歡樂與滿滿的收穫圓滿落幕,與基金會夥伴們合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