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5年03月14日(一)12:10-13:10

地點:技嘉總部100會議室

陳澄波1926 年以畫作《嘉義街外》首次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展,並先後組織台陽美術協會等重要美術團體,

其於繪畫的成就,以及推展台灣藝術文化的努力,功不可沒。

這一次邀請到澄波藝術文化有限公司何懷安總經理分享:如何帶動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長期致力藝術的推廣,

介紹台灣畫家陳澄波生平及不同時期的畫作。

講師簡介:何懷安

現任:澄波藝術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歡劇團團長

學歷: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系畢、中國文化大學國劇系畢。

對戲劇藝術的熱愛,讓他在商場打拼二十多年後,回歸初心,投入藝術文化事業領域,並以此做為人生志業。

2012年成立「澄波藝術文化有限公司」,以社會貢獻為使命的營運方向,率國人之先推動前輩畫作之公共財觀念,推廣兼具收藏價值與親民價格的藝術微噴作品,讓藝術殿堂不再高不可攀,打造未來文化財共享的普羅美學環境。

未來也將籌備舞台劇,以「雅俗共賞之精緻藝術」為目標與終極使命,推廣台灣的優質表演藝術。

台灣畫家 陳澄波 簡介∼

陳澄波於民前十七年2月2日出生於嘉義。父親為前清秀才。

從很小的時候起,陳澄波就時常抱著做大事的願望。

1924年陳澄波赴日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

1926年以畫作《嘉義街外》首次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展。

1929年3月,他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即動身前往上海。時值上海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陳澄波初抵上海,即任此會的西畫評審員。他居住於上海期間,對中國畫有更多的接觸與認識,其中特別喜歡倪雲林與八大山人的作品。在日後的畫作中可見到其影響力反應在他的畫面上。

1933年6月,陳澄波返回嘉義,已接近不惑之年,在鄉人的眼中,他仍然具有文化英雄的色彩。自從回台後,老家嘉義自然經常入畫,而且其間風格變化頗為明顯。

由於開始接觸嚴格西畫訓練的年歲較晚,他早年在台灣自我摸索的痕跡一生未曾拋棄,此包括對主觀敘述意識的偏好以及強烈的鄉土色感。而在他重返家鄉後,自我的風格逐漸穩定地成長、成熟。

然由於社會時代的局限,讓他的雄心壯志終不得實踐。他在戰爭前後,那段黑暗、不安、沈默的日子裡,寫下心中最崇高的藝術形象。


「藝術微噴(Giclee)」是經過藝術家本人或其家屬授權,所複製印出的作品,擁有認證與複製版數的限制,

品質與原作相差甚微,價格較原作低,易於收藏家入手,在國際藝術市場早已被視為投資與收藏的藝術品之一。

隨著美術文化的推廣,買畫的人口年齡下降、職業別也日趨廣泛。

一幅動輒百萬至上億的名畫,藝術微噴的價格大約新台幣數萬元之譜,價格平易近人,增值與藝術欣賞兩者兼得,

常是大眾初入藝術殿堂、收藏畫作之最佳捷徑。

藝術微噴使用博物館等級的畫布,採用抗退色顏料及高解析噴墨印表機所製作出的限量藝術品印製出的作品可保證70 ~ 200年不退色。


陳澄波在人們心目中的「台灣梵谷」,老畫家第一人,

他終其一生未對市場、貴族服務,可以寫實、卻又如塊璞玉般的畫技,

且不受環境生活所干擾、如孩子般純粹的表現主義與平靜無波的心境,著實令人心神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