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樹月」邁入第五年...今年正好為三峽老街100歲、也是成福煤礦開礦100週年∼
技嘉教育基金會於2016「梅樹月」活動閉幕日邀請同仁「藝起旅遊趣」,
首站從李梅樹紀念館開始導覽,由李梅樹紀念館執行長李景文先生接待,以藝術人文的角度拜訪這塊土地,
往三峽橫溪地區為主題,體驗礦業風華、
相遇三角湧
李梅樹先生,是台灣美術史上相當重要的本土畫家。他將畢生歲月完全奉獻在故鄉的藝術創作與民間的公共事務上。
因著他的藝術創作,三峽、祖師廟、李梅樹在人們的心中已然成為一個等號。
李梅樹大師的作品中,運用多重手法展現畫作風格,
大量使用西洋繪畫的「透視法」,讓平面的畫看起來有“深度”、在2D的畫面上一窺3D的奧妙;
以對比顏色加強景深淺、以冷暖色系表達畫面靜態與動態的和諧...等,
李執行長帶著大家,同一幅畫,要左邊看看、右邊瞧瞧、正面又是另一種韻味,
大家各個開眼界,笑說這是看畫展最忙的一次,但收穫滿囊!
李梅樹《梳妝》(1971年,69歲作)
左右觀察,有沒有帶給您什麼新發現嗎!?
當您走向畫作少女的左側、與膝蓋腳尖同方向時∼讓腿部線條看起來更加修長∼
反之,如與膝蓋腳尖反方向、走到右邊看,就不小心變成小短腿啦!
(現在知道如何拍出和網路模特兒一樣修長的美腿囉!)
許多朋友不是第一次造訪李梅樹紀念館,但這次真的是最棒最精彩的一回哦!
第一站就這麼好玩了,接下來更是迫不及待∼
百年風華:走過黑金歲月
第二站參訪成福煤礦,由礦工的女兒親自導覽,解說礦業風華,享受三峽山林之美,
以及見證時代痕跡的老照片,身歷其境的探索。
煤礦在台灣已是消失多年的產業,它曾經是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重要資源。
三峽過去是煤礦重鎮,成福煤礦為日治時期八大煤礦之一,
是三峽境內最早以現代機具開採、也是採礦歷史最悠久的煤礦。
成福煤礦開礦迄今,正好屆滿100年!
因此今年的「梅樹月」將此園區成一座原汁原味的藝術展場,
以台灣著名的「礦工畫家」洪瑞麟的畫作,展現早期煤礦工人在礦坑內外作業、生活等情景。
同時也有多位當代藝術家的礦工紀實攝影作品、山本作兵衛的紀錄畫一起參展,回首昔日風華。
以前在礦區,寫下的“鑛”字使用“金”字邊,希望進去坑內順利採收順利、豐收,
而盡量避免“石”,祈禱不被石頭壓到。
成福煤礦園區綠意盎然、清幽,為此次藝遊趣增添活力。
沿途有藍染的植物「大菁」、中草藥常見的「半邊蓮」、以及如琴弦佈在竹幹上的「七弦竹」...等。
中午享用梅樹月精心準備的礦工便當,以李梅樹大師相關煤礦業的畫作布包巾,色香味“美”兼具。
成福國小
緊接著前往成福國小師生維護水草塘的故事,換身著青蛙裝,實際學習友善環境的生態教育,享受美好的旅程。
成福國小位於三峽郊區,教導主任謝基煌老師說∼多年前學校將停車場復原為舊有濕地,成為師生最佳的生態教室,
此溼地最深達三米,以類湖泊的生態概念,讓水夠深,強勢種入侵時可抵擋,裡面的生態才不至於一次就被消滅。
大家最期待的著青蛙裝貼近生態水草塘,時間不多,順手翻翻周圍草叢有沒有福壽螺的卵,將它撥入水中,
因為∼福壽螺雖然生長在水裡,但它的卵卻在水中無法生存喔!
成福國小校園宛如一個戶外的攝影展,謝主任自10多年前鼓勵學童用單眼相機記錄校園和社區生態,因經費有限...起初由老師們自己捐助添購設備,
更進一步培養孩子成為小小解說員導覽校園,與孩子的日常生活環環相扣。
百年老街:藝術巡禮
行程的最後,我們回到百年歷史的老街巷弄,藉由藝術,重新詮釋這塊土地的故事,
「梅樹月」的文字這樣寫道:
「時間,陳釀了一條老街,也堆疊了一座城鎮的文化底蘊。」
謝謝李梅樹紀念館為我們精心導覽這座充滿故事的小鎮,大家有機會來三峽,也一同品嚐“時間的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