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6年04月13日(四) 中午12:10-13:15
地點:技嘉科技100大會議室
打擊樂的魅力在哪裡?敲敲打打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打擊樂者,
以打擊樂為學習音樂的媒介,從遊戲中體會各種音樂元素,
培養創造力、節奏感、合群性、成就感,接觸、感受、喜愛、學習、訓練的音樂過程,以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為目標,
這次我們邀請到常為朱宗慶打擊樂團、編寫打擊樂合奏作品的 盧煥韋 老師,帶領我們輕鬆認識打擊樂器∼
※經歷: 1980年出生於高雄,四歲開始學習鋼琴的煥韋老師,國小考進高雄縣鳳山國小音樂班後開始接觸打擊樂,一路以優異成績考進高雄市新興音樂班、台北國立師大附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曾師事徐伯年、郭光遠、吳思珊老師。 2005年正式進入朱宗慶打擊樂團擔任團員,除演奏之外,亦常為朱宗慶打擊樂團編寫打擊樂合奏作品。爾後師事朱宗慶教授,並於今年獲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士學位,目前兼任教於新北高中音樂班。 |
打擊樂器通稱所有用手或器具敲擊而發聲的樂器。它在所有的音樂領域中都佔有一席之地,而在某些特定的地方或特殊的演奏形式上則是主要的樂器。 打擊樂器通常可區分為─鍵盤類。皮革類(鼓類)、金屬類及木質類…等樂器。它在一般樂團中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是用來強化節奏,加強音效以及增進氣氛的。鍵盤類的打擊樂器全部為旋律性的樂器,在打擊樂團裡鍵盤類的打擊樂器通常是代替在一般樂團裡旋律樂器所扮演的角色。一般較為常見的鍵盤類打擊樂器有 ─木琴又稱為柔音木琴或馬林巴琴、高音木琴、顫音鐵琴、鐵琴、管鐘…等樂器。 |
通常一般人聽到打擊樂的刻板印象直覺的就是想到鼓類樂器,其實鼓類樂器也是打擊樂器裡面種類最多,使用最頻繁的一種樂器。它所表現出來給人的感覺通常是最直接也最震撼的。而一般較常見的鼓類打擊樂器有 ─ 大鼓、小鼓、定音鼓、中鼓、邦哥鼓、康加、鈴鼓…等。 金屬類的打擊樂器是頻率較高,聽起來也較刺耳的。它跟木質類打擊樂器皆屬於較常用來製造特殊效果的打擊樂器。一般較為常見的有─銅鈸、鑼、三角鐵、牛鈴、阿哥哥鈴…等。 木質類的打擊樂器跟金屬類打擊樂器皆屬於較常用來製造特殊效果的打擊樂器。較常見的木質類打擊樂器有 ─ 中國木魚、西洋木魚、響棒、刮葫、沙鈴…等。 |
木箱鼓(稱鼓箱),是一種箱狀的木質打擊樂器,西班牙語本意為木箱或抽屜。演奏時用手拍敲木箱前端薄板發聲,聲音類似於爵士鼓。流行於古巴、秘魯等地∼木箱鼓在佛朗明哥和倫巴等拉丁系音樂中經常被使用,一些民謠音樂中也選擇用箱鼓來伴奏。 近年木箱鼓漸漸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尤其是一些街頭音樂表演團體,由於它可以奏出和爵士鼓相近的音色,而且亦比爵士鼓易於擕帶和使用,因而成為近年來不少敲擊樂手所學習和使用。 木箱鼓為一長方體形狀木箱,共有6面,其中背面設有圓孔形的共鳴孔,讓聲音可以透過這個圓孔擴大及傳出。箱面可以配以不同厚度的膠合板所拼砌而成,並且能在個別的板後加設響弦,製造出如小鼓般的聲響。 演奏木箱鼓主要是利用雙手,在箱鼓不同的位置上拍打以發出聲音,其中可以運用手指製造滾奏、以摩擦力製造輪奏、以手掌不同的部份或以特定的姿勢敲打,以做出不同的聲效;甚至亦可以利用腳掌或道具(如腳踏板)等營造不同的色彩。 |
為了讓台灣人能觀賞到世界一流的打擊樂表演,
創辦人朱宗慶於1993年創辦《TIPC臺灣國際打擊樂節》,每3年舉辦一次,至今已成功舉辦8屆∼
為奠定這個音樂節的代表性,每一屆皆邀請全球重量級的擊樂音樂家擔任演出者;
因著TIPC台灣國際打擊樂節,世界前5大打擊樂家皆曾來過台灣演出。
第9屆台灣國際打擊樂節將於5月20至27日一連8天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新北市、台中國家歌劇院、嘉義、台南、高雄展開,
演出團體還包含人氣極高的荷蘭皮可沙擊樂團、埃米爾.理查斯爵士四重奏等,詳細場次與演出團體可至朱宗慶打擊樂團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