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6年10月26日(四) 中午12:10-13:10

地點:技嘉科技100大會議室

「每一個癌友背後,都有可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自己曾走過那一段煎熬的過程,我比誰都清楚,

我想在癌友心靈最脆弱、低潮時,以過來人的經驗,伸出手,讓他們抓一把。」—吳興傳

在台灣,每5分15秒就有一個人被診斷出罹癌,台灣抗癌協會創會理事長吳興傳,

經歷了他與太太同時罹癌、輪流化療,親人相繼離世,父代母職撫養兩名年幼的稚子。

本身是馬拉松運動員的他,走過這段死蔭幽谷的路程,吳興傳教練希望以自身的生命經驗成為其他癌友的養份。

自2011年起,有一群生命鬥士,他們在生命中都遇到共同的敵人—癌症,

但他們非但沒有被病魔打垮,反而用毅力與決心完成單車環台的壯舉,這群人有一個特殊的稱號,稱為「不倒騎士」。

  吳興傳是現任台灣抗癌協會理事長、馬拉松選手、中華民國慢跑協會會長、癌友環台騎行活動發起人、連續三年帶領癌友完成三屆騎腳車環台活動。吳興傳2009年罹患大腸癌三期、歷經12次化療,不向命運低頭,他積極配合療程,並且以運動抗癌的方式預防癌癥復發。

  人類因有夢想而偉大,吳興傳的夢想卻是要成就別人的夢想,用自己的運動專長包括慢跑、騎腳車、爬山等戶外運動,幫助和鼓勵更多需要幫助的有緣人。曾經他幫助「台灣阿甘」張文彥參賽世界十大馬拉松,協助他摘下殘障亞運全盲組馬拉松第一名,也曾率領盲胞登上山嶽頂峰,協助「無臂蛙王」蔡耀星完成鐵人三項。

  吳興傳是臺北士林內雙溪山上長大的小孩,來自外省老兵和本省招贅農女的家庭,曾在離島服役的娃娃兵士官,也是一個只有一百六十三公分的動物園警衛。我的人生,不斷地在跑,不斷地遇到難關,我只能硬撐,不斷轉念,學習如何突破困境。

  漫長起伏曲折跌宕的路上,我咬住痛苦,不斷找尋生命的活路。將近快六十歲,每三個月要回醫院檢查,每天,我仍然不停地跑。

  吳興傳是天生的跑者,跑了幾十年,卻在跑道上驟然失速。從小就一直在跑。小學時,從山上跑到山下去讀書。進軍校受訓,即使被罰跑一整節,我跑得很快樂。第一次參加全程馬拉松,就跑進選手級的三小時二十分。 婚後,最高興的就是看著太太上台幫我領獎盃和獎金。轉換跑道當教練,帶著盲人締造紀錄,為台灣跑出國際賽的獎牌。

  被宣告罹癌的那一天,我的跑步生涯瞬間靜止。那一年我剛過五十一歲。當下,我必須為保命而活,更準確的說,我必須為家人繼續活下去。吳興傳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醫師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叫我吃什麼,我就吃什麼。我一個人騎機車去開刀,開完刀,自己辦理出院,自己騎機車回家。

  我和太太輪流進醫院化療,撐著化療後僅剩的半條命回家,忍住身體上的極度不適,為兩個受到驚嚇的孩子準備飯菜…在重大疾症面前,軀體如此脆弱,但人的意志力,卻大得令人難以想像。吳太太捱過醫院推測的時間,用她只剩下三十五公斤的身軀,多撐了半年,一直等到我的十二次化療結束之後,她才嚥下最後一口氣。她走了,而自己活下來。老天留他一條命。

  2014年8月,吳興傳忐忑地走進臺北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去看術後第五年的例行檢查報告。主治醫師冷靜而溫暖的對我說,沒有任何的異常。走出診間, 陪著一起來的朋友,握住我的手說:「恭喜!」我再也掩不住情緒,淚水在眼眶打滾發熱。

  我度過了罹癌手術後的五年,沒有任何復發,按醫院的一般說法,等於是通過癌症的考驗,可以領一張康復的畢業證書了。過去這五年,我不但走過了死亡的幽谷,我還慢慢恢復運動,再度能跑完四十二公里一百九十五公尺的全程馬拉松,並再度成為教練,帶領和我同病相憐的癌友,完成騎自行車環臺一千一百公里的挑戰。

  馬拉松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跟人家比,跟自己比,跟自己的昨天比。他以自傳式的著作《跑出生命力:不倒鬥士吳興傳》,分享他和癌友們的人生故事,並鼓勵更多和他們一樣的抗癌跑者,能一起跑出健康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