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聯盟合作模式強化學習圈彼此交流學習,進而促成跨圈合作之可能及觀摩彼此會務推動之經驗,此次活動結合六藝之教「茶學、琴學、弓學、劍學、書學、棋學」藉此展現華人文化精神,透過允文允武的文化體驗,真實經歷聖人前賢、文人雅士的日常。 2019教育部【六圈攜手 學習共好】於9月6日舉辦「六圈期中共識營-道禾三代塾參訪活動」,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紀咸仰 科長及六個學習圈夥伴近70位參與。紀科長及六圈組長(本土語言-鄭福田、科技創新-技嘉、藝術-研揚、閱讀-何嘉仁、多元文化-耕莘、媒體-金車)感謝夥伴們的蒞臨參加,並期望透過聯盟的方式讓NPO組織有更多元學習的機會。
道禾三代塾是一個融合教育、文化、工藝、生活、美學於一體,可供三代人共生、共學、共享美好生命之學習場所。教學歷程結合故事、時事、以探訪、分享、培養 夥伴身心靈合一的價值觀與生命態度,讓夥伴充滿自信、勇氣與意志力的人格特質,經由感受、理解、進而能感恩與敬虔。 道禾三代塾設有月子中心、托嬰中心、幼兒園、小學部、中學部、工坊(金工、木工、染織、裝幀、造紙、陶藝等工坊)、六藝文化館(古琴、茶道、花道、香道、書道、棋道、劍道、弓道)、書院、節氣食育研究室、書店、藝廊、咖啡館等,期盼形塑一處可供三代人共同分享生活、體驗美好的成長空間。
木工坊∼用手思考的藝術「用手思考」是藉由木工的培訓,引領大眾重新歸返手工,感受其溫暖質地與體會得之不易必須的付出與耕耘。透過木工,夥伴學習交換知識,團體合作,除了認識木頭的紋理、年輪、質地與取材外,更在打磨與繪製草圖過程中,學習工具運用、測量與計算,學習心性修煉、修身養性。
茶道∼攬書品茶的從容時光一念心起,返照靜思,一家子品一壺茶,細茗東方美人的芬芳,一口人攬一本書,諦聽傳世經典的傳唱,在花香琴韻間,嚐嚐島嶼的蔬食料理。
造紙∼天然的古法傳習紙,是中國最重要的發明,作為知識的載體,紙的重要性不容置喙。抄一張紙,不是人類的閉門造居,而是與自然萬物共生共榮的相處之道。從紙張的溯源,認識桑樹、構樹樹皮纖維的差異,從浸泡、捶打、蒸煮等繁複工序理解知識傳遞的不易。道禾讓夥伴們抄一張紙,經由抄、磨、曬、裁切等歷程,學習對自然敬虔,對工藝禮敬,讓一張紙的完成,在經歷千道工序後,凝煉出可與經典文字、書畫內容相襯,千年不朽的內涵。
裝幀∼相應於文化載體的裝幀之道書作為文化載體,理應相應的縫紉與裝訂,學習將手抄紙整疊成册,裝訂成本。編撰屬於自己,不假他人的文學課本,謄寫喜歡的四季詩句成為心靈的沃壤,用畫筆定格山裡的雲霧晴嵐、花草鳥獸。
織染∼昇華自然的色彩,色彩是大自然的特徵,植物染取材於自然,通過觀察、採擷、捶打、浸泡、熬製、提煉,讓大家學習與自然相處,辨認植物輪廓,親身領會自然的鬼斧神工,藉由不同時節的採集感受四時遞嬗。染布亦非一時之功,色彩濃淡往往取決與創作者的用心,經由反覆氧化、還原、搓洗、浸染過程,讓大家培養持之以恆,孜孜不輟的決心,實踐求難、求拙、求慢、求少的心法,同時體會天然色彩抱樸含真的魅力,窺見自然形形色色、對稱比例的獨特美學。
透過講師的講解及引導,每個夥伴動手完成屬於自己的工藝作品,期透過共識營活動能讓基金會夥伴認識教學理念與生活運用的多面性,並能提高基金會人員專案計劃的運作能力,道禾三代塾參訪活動在夥伴們歡樂的合影中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