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石虎和台灣黑熊之外,你知道台灣還有哪些瀕危動物嗎?去年的石虎風波過去之後,你還有在關心台灣的動物保育嗎?甘地曾說:「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偉大之處和道德有無進步,就看他們如何對待動物。」 台灣雖然在過去三十年裡已經努力減緩動物滅絕,卻也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而這需要你我一起,去了解、去身體力行。讓石虎不再只是時事,而是你時時關心的事;讓台灣黑熊不再只是吉祥物,而是真的能快樂生活在台灣的動物。7/17技嘉科技100會議室舉行美化人生講座∼搶救台灣瀕危動物,近60位同仁參與,我們邀請到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裴家騏 教授蒞臨分享∼
裴家騏,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東亞及東南亞野生動物救援網(WARN)主席、亞洲瀕臨絕種物種基金會(EAST)理事、「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創辦人兼組長。長期致力於研究野生動物保育等相關議題,也希望能取得國內原住民族對自然資源需求與保育之間的平衡。
台灣最野的貓,也是最辛苦的貓,因為瀕臨滅絕,石虎被列為一級保育類,卻因為棲息環境大多是民間私有地,成為最需要保育卻又最難保護的野生動物。幸好這幾年有一些轉變,關心牠們的,不再只有第一線研究人員,還有更多人努力想把石虎從瀕臨絕種的危崖拉回來… 石虎,又稱山貓、錢貓或豹貓,是產於亞洲的貓科動物。在台灣主要是以苗栗後龍、苑裡、通宵和卓蘭…等鄉鎮出沒最頻繁,石虎擅長爬樹,是夜行性動物,除了繁殖期外,石虎是屬於獨居性動物,平常出沒於淺山丘陵地帶,白天它們在中空的樹幹、地洞、或是山洞中休息,目前族群數量不到500隻…
傳統農法常使用農藥、老鼠藥來防止害蟲,在農業區活動的老鼠因為吃到老鼠藥導致行動緩慢,更容易被石虎捕食,當吃到帶有農藥的老鼠,石虎也會因此受到二次傷害;流浪貓狗對於石虎的威脅,也是一個問題。流浪貓狗跟石虎會有食物競爭和共同傳染疾病(狂犬病)的問題。在早期淺山區域沒有流浪貓狗的話,野生動物是相對安全的,牠們棲地不會受到侵犯、威脅。
裴家騏 教授主張:石虎復育目標不但不應該只是不再繼續減少(所謂的「止跌」),而且也不應該只滿足於少量的增加(即「回升」)。石虎的復育目標應該設定在30年內,讓他們在野外的數量,可以增加到2000隻以上、不再是瀕臨絕種動物了(即「脫困」)。也就是以保育等級的降級為目標。因此,現階段推動積極、有效的族群層級復育方案就是關鍵。
除了石虎,台灣還有很多瀕臨絕種動物,例如:雲豹、黑熊、草鴞、鷹鵰、台灣寬尾鳳蝶…等,這些野外生物之所以會「瀕危」,多是因為人類的開墾、採礦、污染、捕獵等行為造成的,它們的棲息地日益減少,生活環境逐漸惡劣,自然會「瀕危」。對於瀕危的物種,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接下來可能就會滅絕,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每個人都應盡一份力儘量減少物種的滅絕,幫助瀕危物種在自然界繁衍生息。 感謝裴家騏 教授分享美化人生講座∼搶救台灣瀕危動物,也讓我們對於石虎的生態習性有初步認識,更懂得要珍惜愛護大自然、一起保護台灣保育動物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