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閱讀教育、藝術教育、科普教育、本土語言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及媒體素養教育學習圈,以六圈合作之模式,強化學習圈彼此之交流學習,促進跨圈合作之可能及觀摩彼此會務推動之經驗。

  走讀也是一種閱讀世界的方式。本次活動以本土語言(客語)、閱讀為雙軸心,規劃走訪浪漫台三線上的客家庄,深度體驗客家文化與生活,體驗客家語言、文化、藝術之美。

  2020教育部終身教育學習圈,於7/3舉辦「六圈期初共識營-浪漫客庄 文化走讀」一日遊,由閱讀、本土語言學習圈策劃,前往客家百年羅屋書院、渡南古道及臺紅茶業文化館,六大學習圈近80位夥伴參加,進行五感體驗(聽覺、視覺、味覺、嗅覺、肢體動覺)的學習之旅。

.科普教育學習圈:技嘉教育基金會
.藝術教育學習圈:研揚文教基金會
.閱讀教育學習圈:何嘉仁文教基金會
.媒體素養教育學習圈:金車文教基金會
.多元文化教育學習圈:耕莘文教基金會
.本土語言教育學習圈:鄭福田文教基金會

  首站夥伴們來到了新竹縣關西鎮的『羅屋書院』∼在清朝乾隆十六年,羅氏先祖渡海來台,從淡水遷徒到現南山里上南片,開墾並陸續召喚大陸廣東省蕉嶺縣之宗親來此,成為關西鎮最具有規模的單姓聚落特色的羅姓聚落,整個村莊皆為羅家莊,左鄰右舍一家親。逾百年過去,如今在這個單姓聚落中,最為顯著的便是羅屋書院,歷經了百年風吹日曬,仍屹立不搖於此。

  「羅屋書院」為百年的三合院古厝,過去曾經扮演新竹關西羅氏家族內私塾的角色,亦有其淵源。透過如此的稱號,目地在於緬懷過去的同時,也期望能在將來透過各樣的活化措施,使其成為客家文化與良善價值傳承的平台。所以,羅屋書院的發展,並不會侷限在書院建築的本體,會與地方及週遭相互結合,讓客庄的文化與特色能持續傳揚。

  感謝 羅仕龍 導覽老師精彩的講解-書院的發展脈絡與未來願景、親手教夥伴們製作客家甜點美食「紅粄」。羅仕龍老師將書院定位為大地學校,提供自然與人文輕旅行,也有住宿服務。裡頭的石雕、木雕、泥塑跟磚雕,均有在地的文化意涵在其中,結合客家美食與手作體驗,周邊的古道、田埂、水車等,多方位的發展,讓遊客認識這片土地的歷史。


  參觀完羅屋書院,夥伴們前往『渡南古道』∼位於新竹縣關西鎮鳳山溪南側的山腰上,古道入口位於上游的「渡船頭橋」,終點至下游的「南山大橋」,故取名為「渡南古道」,昔日尚未建造這二條大橋時,這條古道是上南片羅氏居民進出關西的主要道路,飛鳳古道的支線,承載百年來的歷史回憶。

  樟之細路以現地取材,由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志工們,以手作步道工法修復而成,長約600公尺,保存古道的自然原貌,從民宅旁進入蔥鬱的森林裡,讓人有穿梭時空之感,路徑平緩好走,沿途可見紅磚屋、駁坎、石象生、果園、鳳山溪河岸風光,桐花季時有白花點綴翠綠山巒,出口的茄苳老樹是歇息乘涼的好地方,清澈的溪畔、稻田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最後一站『臺紅茶業文化館』,『關西茶廠』位於新竹縣,成立於1937年日治時代,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老茶廠之一,迄今每年仍生產十萬斤茶葉,是台灣少數仍持續有外銷茶葉的茶廠。該茶廠仍保留了日治時代半木造、半磚造的紅磚廠房建築,留有日據時代蓋有窯章的紅磚與瓦當、木造的屋樑結構,讓人有種走進時光隧道的感覺。

  台灣紅茶公司在原廠房二樓擴建成立了「臺紅茶業文化館」,藉以見證紅茶公司70餘年來的發展和外銷的輝煌歷史,也可以說是台灣早期的茶業發展史,同時也可了解客家製茶產業和客家文化。「臺紅茶業文化館」館內也提供專人的導覽說明,以及古文物的展示,更進一步清楚了解台灣紅茶公司輝煌的歷史。

  世界紅茶風行時,關西由於氣候與地形優良,製茶業蓬勃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關西羅家的「台灣紅茶公司」。台灣紅茶公司的蒸菁綠茶粉色澤及品質冠全台,目前也是台灣唯一生產碎型蒸菁綠茶外銷,並供應國內研磨綠茶粉的公司。


  「六圈期初共識營-浪漫客庄 文化走讀」一日遊,一連串豐富精采的客庄文化走讀行程,畫下完美的句點。另外,9/19(六)將由教育部六大學習圈及社教館所,共同舉辦「2020愛學習」嘉年華,屆時歡迎攜帶全家大小朋友一起來參加唷∼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