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演 曾慧誠 藝術總監於紐約大學攻讀音樂劇表演念碩士時,訓練不只著重於表演技巧,對於音樂劇歷史、角色、劇本、表演風格的研究,也要求的相當嚴格,正因如此,對於音樂劇的觀念與概念,也逐漸形成:相信在音樂劇華麗與形式化的風格中,真實傳達戲劇中所要展現的人生,是任何一個表演者應追求的目標。

  然而這幾年經歷許多大大小小的音樂劇製作,看見了蘊藏在我們文化背景下的豐沛的能量,每一次都更加地相信若我們能以「紐約音樂劇表演概念與創作架構」為枝幹,在「自身文化」中尋找養分,由「人」的觀點出發,尋找貼近觀眾的故事,必定「在我們的文化裡創造屬於我們的百老匯」。邀請大家一起聆聽 慧誠 導演,與大家分享音樂劇獨特的架構與吸引人的地方,談談關於中文音樂劇創作的點滴心事。


  「耀演」藝術總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實踐大學音樂系兼任講師。擁有紐約大學(NYU)音樂劇表演碩士與美國音樂戲劇學院(The American Musical and Dramatic Academy, NYC)音樂劇表演文憑。

  導演作品:《釧兒》旗艦劇場版;相信音樂丁噹音樂劇《搭錯車》;董事長樂團音樂劇《風中浮沉的花蕊》;臺中花都藝術季─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開幕原創音樂劇《回家》;臺北市立國樂團2017年歌劇製作《李天祿的四個女人》;尚和歌仔戲劇團《將軍的押不蘆花》、《情定化成寺》、《半人》、《田都班的最後一齣戲》、《不負如來不負卿》;世界巧克力夢公園定目劇《巧克力王國歷險記》;躍演中文音樂劇《DAYLIGHT》、《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音樂時代劇場臺灣音樂劇二部曲《隔壁親家》。


  從小喜歡唱歌的慧誠,大學讀輔仁大學音樂系學聲樂,一個機會看《悲慘世界》音樂劇錄影帶,喜愛上音樂劇,大三那年我告訴指導老師王秋棃,「我不想再學歌劇,想改唱音樂劇。」當時王老師即提醒我,「如果要學音樂劇,選擇去紐約比較好。」;某次他在表演藝術雜誌看到一篇文章介紹,得知紐約有學校專門開課教學,退伍後40天就飛往紐約,追尋他的音樂劇夢。

  他在美國先後進入波士頓音樂學院,接著又到美國音樂戲劇學院攻讀音樂劇表演文憑,再考上紐約大學(NYU)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習音樂劇的歷程,曾被老師嘲笑他英文口音重,也曾四度被老師拒收,直到第五次再度敲門拜訪,才讓慧誠在課堂上旁聽,海外留學頗辛苦…

  可是縱使慧誠非常理解劇本也傾情投入,每每以英文演出時,仍會因為對角色陌生而產生距離感。在紐約7年的生活只覺得疲累,最後決定要回臺灣,「當時我只是想回家繼續音樂劇演員之路,卻無心插柳成就音樂劇導演一職。」

  回到臺灣後,莫名踏入導演工作,回國這十多年,我執導了《隔壁親家》、《釧兒》、《DAYLIGHT》、《李天祿的四個女人》、《搭錯車》等數十多齣大小劇,現在外人介紹我就是臺灣音樂劇導演曾慧誠,奇怪的是,我不但不排斥導演這個身份,在導戲過程中反而累積出我對導演工作的濃厚興趣。

  這些年慧誠內心一直有件掛念的事情,回到2008年在導《隔壁親家》時,主角澎恰恰看在眼裡,時常找慧誠聊天,「澎哥很支持我。後來才體悟,我是在帶領一群人,不是在做作品。」

  澎恰恰跟慧誠說了一個蘊藏在心裡已久的故事《釧兒》,故事背景以薛平貴與王寶釧淒美的愛情為發想,加入台灣傳統的歌仔戲班,唱出台灣人堅韌的生命力,後來適逢尚和歌仔戲在高雄春天藝術節要演歌仔戲《不負如來不負卿》請我導演,因對歌仔戲不熟悉我本想推辭,但想到《釧兒》和歌仔戲有關,意識到這是了解歌仔戲的好機會,硬著頭皮決定接掌導演一職。慧誠笑說,「這個故事一聽就是個大製作」,當時躍演還只能做中、小型的演出,「但我在內心發願,有一天一定要把《釧兒》做出來。」。

  長達5年時間,慧誠不斷向各個場館投遞企劃,卻毫無下文,直到2015年被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準藝術總監簡文彬看中,委託躍演製作《釧兒》,花了半年時間進行讀劇、工作坊、試演、預演的前置作業,這下《釧兒》才真正上了軌道。

  為了詮釋歌仔戲班的生活,慧誠也跟著演員實際到歌仔戲團學身段,向來學習西方音樂理論的他,在認真接觸歌仔戲文化後頓悟,「我花這麼多錢去紐約學表演創作,其實歌仔戲裡面都有!」發現台灣最早的音樂劇原型,根本就是從歌仔戲而來,「但在西方文化主導下,百老匯音樂劇好像比較親近。」

  《釧兒》在2015年試演後,慧誠也意識到故事、演員身段都需要再加強,畢竟音樂劇集結了戲劇、舞蹈、音樂,台灣學院的教學缺乏整合三門藝術的學系。2017年衛武營繼續支持《釧兒》做軟投資,讓演員學身段、戲劇、芭蕾舞、聲音等課程,「一直在思考也許這些課應該是學校要給的」,但台灣沒有這樣的元素,變成每次演一齣音樂劇,就得重新訓練演員,慢慢培養台灣音樂劇人才。

  慧誠認為,如果把音樂劇視為一個可商業運營的類型,應該要趁這幾年音樂劇在浪潮上時,建立更完整的音樂劇產業鏈源頭,也就是從學校教育開始做起,「如果有一天音樂劇可以長期演出,若以親民程度來說,音樂劇比話劇更親民。


生命是一首久久未歇的台語老歌
她唱過卑微的坎坷人生、唱過風華絕美的大時代、唱過初嘗愛情的青春歲月
最後,她還是守在這清寂港邊,聽夜浪拍岸
用自己的最後一聲嘆息收尾

麗晶卡拉OK的老闆娘陳麗卿,待在港邊四十年了。
她見過最妖嬌的陪酒小姐青春正好,見過最癡情的跑船人獨守燈下,見過基隆港最好光景,夜裡燈火通亮,
等待卸貨的大船一艘又一艘,嘴裡罵著幹恁娘的工人頭家,開著橋式起重機,一顆心卻記掛在岸上的愛戀溫柔鄉。

當繁華散盡,如夏日煙雲,港邊冷清得只剩盤旋不去的老鷹。
麗卿恍惚想起四十年前,她也是芳華正好的女子。
跳起舞、唱起歌,也是風姿萬千。
收店的最後一夜,苦酒滿杯,麗卿忽然想點首歌,唱自己的人生。

  「2020新北市音樂劇節:躍演《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於10月30日∼11月1日連續三天,在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展出,如有興趣觀賞,一起踴躍購票進劇場看戲,請多多支持他們!官網連結:躍演VMTheatre Company 購票連結:兩廳院售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