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思惟應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臺灣科學節的各式活動,將以多元奇趣的方式,重新喚起我們心中的科學魂!不再是嚴肅繁重的科學課程,或單調枯燥的反覆練習,而是由精彩戲劇和美妙樂曲共同展示和歡慶科學帶來的各項發現,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讓全民參與一場盛大的科學饗宴,讓人們更願意親近科學!

  「2020第一屆臺灣科學節」由教育部主辦∼2020年是「世界地球日」50週年,教育部以「我的地球,我來關懷」為主題,由五大科學館(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台北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以及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所共同籌劃,結合長期推動科普教育的公私機構、各級學校、縣市政府及民間產業等資源協力辦理。

  10/31教育部 林騰蛟 常務次長終身教育司 黃月麗 司長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劉火欽 館長、及全國產官學各界貴賓,在台北科教館透過最新最快的5G技術連結基隆海科館、台中科博館、高雄科工館以及屏東海生館,由各館館長擔任連線代表,同步進行5館5地的開幕盛況和亮點活動完整呈現。

  教育部 林騰蛟 常務次長表示,教育部主辦、五大科學館承辦「第一屆台灣科學節」,選在2020年「世界地球日」的50週年登場,別具意義,首屆台灣科學節以「我的地球,我來關懷」(The Earth, Ours to care)為主題,強調對地球環境的認知、珍惜,和保護,並致力於國內科學教育和科普的推廣。


  科學節活動規劃豐富有趣、寓教於樂的活動,類型包羅萬象,涵蓋影展、論壇、舞臺劇、研討會、科學演示、科學競賽、科學市集,以及科普工作坊等,共計有133項目、超過1,000梯次的科普教育活動。結合科學、藝術及生活,跳脫嚴肅單調的框架,於10/31∼11/15在全國各地舉辦長達兩週的科普嘉年華!


  第一屆台灣科學節的亮點節目,舞台劇《星空的立法者—克卜勒的一生》∼德國科學家克卜勒在17世紀初歸納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並結合哥白尼的「日心說」,顛覆了天主教會控制世界一千五百年的傳統宇宙萬能學說,是近代歐洲科學革命的重大推手。這位傳奇科學家起伏跌宕的人生,將跳脫書本,躍上大舞台呈現∼

  克卜勒的科學貢獻如此巨大,但其一生卻極端坎坷,幼年體弱多病,受人欺凌,及長光輝四射,科學成就令人欽敬,但造化弄人,晚年貧病交加,還需長途跋涉,去找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要回欠發多年的薪水,卻魂斷異鄉,客死在雷根斯堡的小旅館中。死前留下遺言:「我曾測天高,今欲量地深。我的靈魂來自上天,凡俗肉體歸於此地。」

  舞台劇《微積分:音樂》邀請到美國Mathertre雙人表演劇團跨海來臺演出,演活居禮夫人-瑪麗亞及其丈夫精彩的一生∼科學劇已是現今國際流行的科普推廣活動之一,將科學知識、科學演示融入故事情節中,藉由戲劇張力引發觀眾探索、學習科學的興趣,隨著情節的發展耳濡目染科學知識,是為科學與藝術跨域整合的示範。

  《微積分:音樂》,藝術家結合音樂、戲劇、舞蹈、喜劇與科學史的元素,將生澀的微積分用音樂展現出來。科學音樂劇,展現了科學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好奇心,同時透過當代藝術表演,呈現了藝術家的美學與創意。


  本會應邀參與「2020第一屆臺灣科學節」活動,11/14~15兩天,將技嘉數位之愛樂齡學苑首度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廣場,陪著超過500位全家大小一起體驗「AR疊疊樂大作戰」、「AI植物辨識」、「AI即時翻譯」、「AR生物體驗」、「GIF特效動畫製作」等五種數位之愛手機課程。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劉火欽 館長前來體驗∼





AR疊疊樂大挑戰,以訓練手眼協調和反應力和專注力為主,小朋友說:「要用全集中呼吸」來挑戰,最高紀錄81層,很厲害!



  2020「第一屆臺灣科學節」在全國各地撒下科普的種子,邀請10大科普基地協助,由百家企業贊助,千所學校參與,百萬學子共學,同時也結合各地方縣市政府,呼應教育部推出的108新課綱,讓邏輯思考、認真探究的科學思維在全民心中萌芽∼期望「臺灣科學節」是全民上下共同舉辦、共同參與的一起科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