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嘉科技秉持企業宗旨「創新科技.美化人生」,以Upgrade Your Life為願景,鼓勵同仁從事多樣休閒活動,同時由基金會等多部門舉辦不同主題性質的室內講座、課程、社團及戶外活動,共同打造技嘉成為幸福職場環境。

  7/22技嘉科技x技嘉教育基金會x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合辦首場技嘉幸福加油站-「這樣做,家庭溝通沒壓力」線上講座,邀請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宣講團 劉俶翰 講師蒞臨分享,將分享家庭溝通與抒壓&如何建立家人間良善互動小撇步與生活案例,促進家庭溝通順暢,增進家庭生活幸福∼共81位同仁參與

  現代人的壓力如影隨形,無論工作、家庭、感情、人際關係或其他生活上的事件,都可能造成壓力。雖然適度的壓力,可以增進一個人的做事效能,但累積過多或長期的壓力,卻會損害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產生失眠、倦怠、心悸、身體痠痛及記憶衰退等身體不適,且會導致焦慮、憂鬱或憤怒等負向情緒困擾。

  壓力到底是什麼?壓力是一種個人主觀的感覺,當人們面對事物或環境時,只要情緒上或身體上超過個人所能負荷的範圍,就可能引發不舒服的感受,而造成壓力。另外,也有學者專家是這樣定義壓力的:「壓力」是人們在情緒上或身體上產生了有形或無形威脅時,對恐嚇和威脅所產生的生理且心理反應。

  「接納自己情緒」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陌生的事。大部分人只懂得用頭腦去壓抑情緒,不去正視它們的存在。但情緒這種東西往往「越抗拒,越持續」,就像垃圾堆積久了,就會發臭。負面情緒在我們心裡面累積多了,也會對我們身心,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

  即使我們自己能體會自己內心正在生氣,當下還是沒辦法平和的講話,有時還是會不小心遷怒別人,在不想壓抑自己情緒、也不想對著自己的家人與孩子生氣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怎麼做呢?其實在生氣當下沒有辦法轉換,是非常正常的,若能意識到自己在生氣,已經很不容易了。很多人在生氣時是無意識的,與其在面前生氣罵他們時,我們都應該先學習如何讓自己健康地消化情緒,暫停→深呼吸→冷靜→離開現場→善用資源求助。

  當雙薪家庭的父母下班回家後,拖著疲憊的身心,還要面對家事、照顧孩子,重重壓力累積之下,便容易產生衝突…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家庭和諧、做出有效的溝通呢?

  自己的家庭、工作或是個人的私事,讓您承受壓力,您必須學會正確的紓壓方式及如何面對親子教養中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自我照顧和表達愛的教育能力,讓這份正向的能量能夠一併帶回家中,影響家庭的改變。

  在自己情緒上來時,要有自覺的知道快爆發了,學習深呼一口氣。那一口氣非常重要,可以暫時隔絕我們的憤怒,讓我們有一點時間思考,防止我們鑄下大錯,可透過幾次練習之後就會慢慢冷靜下來;或找出自己紓壓的方式(如:聽音樂、運動、種花、按摩、泡澡…等)。

  為達到有效溝通,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每個想法與感受,並能帶著同情心清晰地表達出來;也鼓勵對方這麼做。因此,有效溝通不只是把正確的話語串連在一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有效溝通下,就能坦然說出心裡的話,彼此發揮同理心,更加了解對方,進而產生更多安全感與連結感。

  我們每天都在互動,不斷在溝通,不管是透過言語或文字,都能培養「有效溝通」的能力。但實際上我們都是開啟自動導航模式在與人互動,所以在有意無意間都會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

  許多人在生活中常與人發生衝突,長期下來挫折感很重,主要原因都是出於無效溝通;交談一直不順暢,人難免會覺得精疲力竭、不滿一直累積,對於這段關係也不抱持希望;人與人之中總會有誤解,溝通時細節也交代不夠清楚,問題從未獲得解決。溝通出了問題,非但我們沒有認清事實,於是一直在社群媒體或其他平台接收負面的批評,最終身心俱疲…

  停止或減少無效溝通,就可以保存巨大的能量;有效溝通是一套原則以及技巧,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有助於增進彼此的理解∼只要花時間努力練習,也能掌握當中的訣竅。

  有效溝通奠基於健康的溝通方式,不論議題為何,討論過程都不能太草率∼溝通時,彼此都要理解對方的目標與訴求,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講贏對方或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為了相互理解,分享彼此的真實感受。正向的溝通過程可以建立連結感,達成雙贏的局面。

  溝通不限於僅僅表達意見,還要接收對方的需求、感受和經驗,這樣才能建立深度的人際連結感。只要慢慢練習,就算是十分難解的議題,都可以跟家人、伴侶提出來討論。世上沒有完美的溝通過程,也沒有絕對無效的對話,只要有互動,總是會有收穫。

  耐心做好情緒管理:『先安撫自己、自我轉念、冷靜好好說,是一生幸福的禮物。』講座結束後,同仁也踴躍分享這次學習到的溝通觀念,有很好的交流∼幸福的家庭需要每個人的努力,我們一起有意識地打造幸福環境。

  同仁紛紛表示:「情緒起伏的時候,記得要『暫停』」、「溝通是一種力量」、「好好說話,心態決定一切,唯有改變想法才是根本,大家加油!」、「多疼惜自己,自己秀秀自己」、「衝動沒好話,要學會喊暫停」、「不能轉命,那就轉念」、「轉念,換位思考」、「同理心站對方角度思考事情」、「問句可以讓對方說更多話!」、「謝謝老師分享很好的家庭溝通方式與經驗,獲益良多。」、「情緒掌控很重要,換位思考,多體諒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