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嘉科技秉持企業宗旨「創新科技.美化人生」,以Upgrade Your Life為願景,鼓勵同仁從事多樣休閒活動,同時由基金會等多部門舉辦不同主題性質的室內講座、課程、社團及戶外活動,共同打造技嘉成為幸福職場環境。

  8/26技嘉科技x技嘉教育基金會x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合辦第二場技嘉幸福加油站-「從家事法律實務談家庭和諧」線上講座,邀請有18年台北地院家事法院調解委員經驗的王明玲講師蒞臨分享∼在線上與75位技嘉同仁,談家庭法律大小事。

  明玲老師帶大家認識家庭相關基本法律,也從家事案例分析了解常見家庭紛爭。王老師提到,許多夫妻談離婚時雙方撕破臉惡言相向,其實最受傷的是孩子,當意識到小朋友出現異常狀況時,不要想著「長大就會好了」,如果沒有處理的話,永遠也不會好。

  家是一個提供安全、溫暖、學習、成長的地方,也是親情倫理的維繫所在,所謂家和萬事興,可見和諧的家庭關係有助於個人的人際關係、生涯發展、社會安定…等,有人說:「再偉大的企業也彌補不了失落的家庭」,因此家庭經營是每個人必須修煉的課程。

  常聽人說:「法不入家門」、「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等…在溫暖的家庭中談法律權益與保障,或許難以如預期有公平正義與理性討論的空間,取代法律,更多時候我們期待的是包容、同理、倫理、忍讓、尊重等∼

平均每5分鐘有1對夫妻的婚姻關係解散

  內政部統計處2019年,55,000對夫妻登記離婚,平均每天150對夫妻勞雁飛分。每天清醒12小時,每小時有12對離婚,每5分鐘1對。

  傳統因重視親情倫理及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若家中有些紛爭,通常都會透過長輩或地方耆老扮演和事佬予以解決,而當事人會基於尊重而能接受,圓滿解決紛爭。然而現代人因自我意識抬頭、人權觀念增強,教會觀照自己的權利,而不願妥協或忍讓,轉而訴求法律解決。

  因此各鄉鎮區的調解委員會、法院的家事法庭都是為協助解決家庭紛爭而設置,家事事件法對家事的權利義務也清楚地做了規範。以前認為法不入家門,而現代則透過法協助解決家庭紛爭,希望大家對家庭法律也能瞭解,能助己也能助人。

  婚姻裡的衝突、爭吵,幾乎是生活無法避免的一部分。在有了小孩後,夫妻間的相處之道更是受到重重考驗;偶爾意見不合、激烈地討論是很難避免的,畢竟孩子所身處的社會本來就是如此運行(例:路邊車禍糾紛、電視情境節目…),父母可利用這些機會讓孩子瞭解溝通的重要與必要性。

  若夫妻間的衝突已成為長期且常態,對孩子即很可能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悲傷、失落、驚嚇、害怕、憤怒、怨恨、沒有安全感等)。因此,爸爸媽媽們在處理婚姻問題時,對孩子需要多加點細心與體貼。

  當夫妻雙方或一方,可能因家暴、外遇、通姦、犯罪、不履行同居義務、未盡家庭責任或個性不合…等,而無法共同生活必須離婚時,若兩造無法自行解決,可透過鄉鎮區之調解委員會或地方法院進行調解,可能結果是協議離婚?裁判離婚?不管協議或裁判離婚,只要持有法院之離婚證明到戶政所辦理登記及生效。

  離婚後所涉及的相關問題:
   .剩餘財產分配:對於夫妻雙方剩餘財產分配,是兩造共同的權利,可爭取也可放棄。
   .親權行為:亦即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可選擇由一方監護或共同監護,但應以子女最佳利益為考量。
   .探視權:亦即親子的會面交往,讓未成年子女仍擁有父愛和母愛,維持親子關係及原有之家人關係。
   .扶養費:提供或分擔未成年子女之生活費、教育費…等之所需,確保子女能健康的成長即接受正常的教育。

  婚姻是家庭中重要的課題,但願夫妻都能好好經營家庭生活,避免走上離婚,若不得已,只能尋求各種資源或法律協助,彼此好聚好散、互相祝福;離婚後夫妻關係雖已不存在,但親子關係及父母角色是無法切割,並能做合作的父母、良好的溝通,才能減少對子女的傷害及衍生的社會問題。

  講座中提到財產歸屬、婚姻調解等實務面,也讓大家對家事的觀念有了小小的翻轉。明玲老師在講座最後說:「任何的困難不是盡頭,轉個彎就能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同仁紛紛表示:「在訴訟前可以先申請調解!調解4個月的時間可以避免掉5年的官司∼」、「善用調解,謝謝校長」、「謝謝校長,受益良多」。感謝技嘉科技總部、子公司、南平廠的75位同仁一起線上聆聽,大家聽得意猶未盡,紛紛敲碗未來能有更深入的分享。感謝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設計多元課程,讓我們一起為家庭的幸福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