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嘉科技秉持企業宗旨「創新科技.美化人生」,以Upgrade Your Life為願景,鼓勵同仁從事多樣休閒活動,同時由基金會等多部門舉辦不同主題性質的室內講座、課程、社團及戶外活動,共同打造技嘉成為幸福職場環境。
12/15技嘉教育基金會x研揚文教基金會x新竹市家庭教育中心,合辦友善家庭職場聯盟-「親子關係-用桌遊玩出好關係」講座,邀請到桌弄創辦人兼台灣幸福園親子教育學會理事鄧昭怡(小鄧)講師蒞臨分享;本次講座共36位技嘉同仁參與∼ 與孩子的相處不在只有手機∼小鄧老師來分享與孩子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桌遊來啟發孩子對於學習興趣與培養溝通&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外,還能讓他們在遊玩中練習觀察、建立情感交流、累積成功經驗…等。
首先,小鄧老師請同仁們分組6~8人,一起體驗玩「Dobble哆寶」,任意兩張牌都存在著唯一的一種相同符號,同時考驗玩家犀利眼神、快速反應及敏捷身手∼每一組與別組玩家要做的是,用最快的速度找出兩張卡牌中相同的符號,第一位找到相同符號的玩家要大聲喊出結果,可搶對方的一張牌,看每一組得到共有多少張哦∼
小鄧老師拿出第二個遊戲「摺足先登-魔法之旅」,每一位同仁要將「魔毯」的紙拿在手中,根據螢幕上的題目要求摺出相對應的圖案∼摺紙的時候只能沿著格線摺,不可摺出三角形、圖形案等。
從基礎的圖案,到困難的圖案,同仁們一玩心得應手,再困難的難度也能輕鬆摺出來∼除了要摺得快,也要思考怎麼樣的行動最有利。
孩子會開始與家人作互動,進入了社會行為發展。孩子進入兩歲以後,互動對象增加,也會開始與其他大人、同儕的孩子進行互動,互動行為也更加複雜。隨著孩童的年齡增長,他們的生活層面、互動技巧、延伸的社會行為也會有所轉變。
幼兒在與他人的遊戲行為代表著個體與外在接觸的行為表徵。當幼兒的社會接觸越來越複雜時,遊戲的行為也會愈來愈顯著。這些社會化遊戲行為包括:學習輪流、等待、能與他人合作、分享、組隊等等。這些社會化的行為很難透過知識傳授獲得,多數是在幼兒在遊戲中習得的。
最後小鄧老師與我們分享一段話:我們希望孩子學習的原因,是源於恐懼?還是源自於愛?;也分享五種愛之語:肯定的言語、服務的行動、真心的禮物、精心的時刻和身體的接觸,除了辨識家人的情緒能量類型、了解彼此之間愛的語言,我們也要學習如何帶著正念溝通,調整自己的情緒,才得以避免擴大關係衝突。 往往我們擔心輸在起跑線上,會著急的安排各種家教輔導之類的,但應該先培養孩子對於思考、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自己理解學習的重要性。 小鄧老師分享她在疫情中如何在家玩桌遊?不妨點個連結,有許多影片分享給大家觀看,讓我們減少盯著電視與手機,促進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的了解,增加親子之間的良性互動,增進家庭和諧的氛圍∼ 感謝研揚文教基金會,邀請我們加入友善家庭職場企業聯盟舉辦友善家庭講座,讓同仁們在中午休息時間,能夠學習與孩子增進親情的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