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同仁豐富的家庭教育知識,技嘉科技於2022年起攜手百事益國際技宸技鋼科技加入『友善家庭職場企業聯盟』,將家庭教育資源帶入企業獲得廣大迴響,112年與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攜手合作推動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動,提供友善企業職員親子活動之機會,導入友善家庭教育職場,藉由親子日活動促進家人情感交流,找到共通話題,進而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營造美滿的家庭生活。

  慢慢消失的記憶,珍惜當下∼2010年「大都會人壽」曾對1,007位美國成人電話調查,『阿茲海默症』是大家第二個害怕得的疾病…9/20舉辦友善家庭講座,由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邀請腦科醫學權威劉秀枝醫蒞臨百事益國際,主講《預防失智.快樂老後實踐新主張》。醫師提到,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人誤以為人老了就是這樣,因而忽略帶家中長輩就醫。正確接納這個疾病,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與治療,有助維持家人較好的生活品質。

  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2012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大約每4秒鐘就有一名新罹病者。台灣2011-2012年調查發現,大約5%的65歲以上長者有輕度以上的失智症,即65歲以上老年人,20人中就有 1人罹患失智症。

  你知道失智症是什麼嗎?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失智&健忘的差別在哪?其實失智與健忘是不同的哦∼
   -失智:伴隨其他認知障礙,忘記的無法在想起,甚至懷疑別人偷走東西,日常生活也會遇到問題。
   -健忘:認知功能正常,忘記的部分過一陣子又會想起來,日常生活也沒有問題。

  失智症的預防隨著研究的進展,我們逐漸瞭解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因子。我們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同時減少危險因子(避凶),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 減少危險因子(避凶)

多動腦

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5成。例如:保持好奇心、接觸新事物、參加課程、學習新知、閱讀書報雜誌等。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研究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的衰退。血壓收縮壓 ;160mmHg 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重要的是,研究顯示控制高血壓可以降低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建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多運動

 

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例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等。

均衡飲食

避免頭部外傷

 

每日進食攝取量可參考:全穀根莖類2~3.5碗、豆魚肉蛋類4-6份、低脂乳品類1.5杯、蔬菜類3-4份、水果類2-3.5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油脂3-5茶匙及堅果種子類1份。

  嚴重頭部外傷是阿茲海默症危險因子之一,腦部曾經受到重創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建議:避免頭部受傷之機會。

多社會互動

不抽菸

 

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例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

  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而戒煙可降低風險。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

維持健康體重

遠離憂鬱

 

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 (BMI介於 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失智風險亦提高。建議:老年人不宜過瘦,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

  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研究顯示其相對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之2倍。建議:憂鬱症患者宜定期接受治療。

  除了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的發生,呼籲民眾更該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同時減少危險因子,若有出現記憶力喪失、重複問相同問題、忘記正確的日期及情緒或人格改變等相關症狀,建議可至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門診,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及早治療,遠離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