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4年03月28日 星期六
地點:技嘉科技(新北市新店區寶強路六號)
自2003年開辦至今,技嘉教育基金會所舉辦的「Great Design奇.想設計大賽」,已邁入第十三年,
是全省工設系、商品設計系同學最熱烈參與的賽事之一。
2015年的奇想設計大賽共有730件作品報名,經1/6初賽激烈角逐後,僅16件作品入圍進入決賽,
初具雛形的創作理念歷經研討會以及不斷的研究、試驗與準備,終於在比賽當天其創意思維設計作品得以與眾人分享,
奇想設計競賽提供國內工業設計領域的莘莘學子一個夢想與創意的交流平台,
讓學生將課堂知識學以致用,藉以培養台灣工業設計人才,並提升台灣在工業產品的設計能力與水準∼
3/28當天於進行最終的產品展示及簡報,爭取最高榮譽及20萬元獎金。
參賽同學的想法天馬行空、五花八門,各有不同,具體呈現創新科技組主題『Contact』、
美化人生組主題『Multi-thinking 』,期藉由此設計大賽,
提升學子對網路產品下一步物聯網產品的重視與了解,及為即將成為設計師的學生提供一最佳實務訓練經驗。
歐陽靉靈老師致詞: 很高興看到大家的作品與表現,3/27至松菸參觀經濟部72個相當傑出的專案,而今日許多同學的表現,更勝這些國家級代表的水準,而且懂得運用資訊、整合資源,例如來自南京的台科大同學作品「喳染」,在市場分析等各項,沒有門戶之見且懂整合,採用了北科大的研究報告,這是很不錯的。今日決賽後,在未來事業歷程中,在場同學都有機會成為彼此的夥伴,要互相提攜、互相幫忙,有時一通電話詢問您的意見,有時願意主動將想法告訴你。有句台語「互相漏氣求進步」就是這個道理,大家存著善意、互相提攜。 決賽各組評分差距小,毫米之差就會翻盤,所以評審們非常認真討論,從各個角度看,找出最優秀的作品。為什麼一個產品需要有行銷計劃?研討會曾與大家分享,行銷是創新、創業的最後一哩路、臨門一腳,需經過沙盤推演,以短中長期1年、3年、5年…未來可能的營收&獲利,都應先納入考量。注意到大部分同學計算成本,只計算直接成本,忘了管銷成本;定價部分,僅成本+20%,這樣和我們做的設計有很大落差。『設計就是創造價值』,例如:20年前曾指導服飾業,定價是成本乘以四等於售價(所以打五折也還有點賺);飾品業,成本乘以八起跳;藥品則乘以10~30。這些多出來的成本是什麼?是價值。行銷,也就是幫助賺取利潤。 期許同學大膽的想、大器去做,敢想敢做,才有未來。今早研揚的莊董事長,他就是一位創業家,出身的家庭背景不比各位好,身為一個農家子弟,半工半讀辛苦地讀完台科大,更捐了一棟大樓回饋母校。我已看見在場許多同學將來也有這般潛力,祝福各位。 |
陳景昌總經理分享: 與去年行銷隊伍相比,今年行銷與設計之間的連結性較高,在設計產品的過程已加入行銷的考量,相互關照、相互調整,因市場上不缺專做工業設計的人,也不缺專做行銷的人,但很需要懂行銷的工業設計人才,這將是台灣未來競爭力之所在。 本屆同學的沉著度、作品可行性、產品概念到接近市場可商業化的程度也較高。不過三位行銷評審討論得到一共識,大家有些過於「小確幸」,可能因資金考量,所以作品規模小小的。例如,只先從台灣市場下手,如做得不錯則前進大陸,再做得好,才考慮全球;而通路,一開始多從網路販售;產品曝光,拍電影想到微電影或YouTube;價格,僅成本加期望的20%,或比照一般產品的市場價格。評審希望各位給自己多一點挑戰,如果你的產品夠好,何不一開始即打入全球市場?定價也因你的產品夠好,跟別的商品做市場區隔,尤其是有金主金援、眼光更要遠、膽子要大。 儘管今年的作品成熟度與商業化的階級趨向成熟,還是提醒『設計,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對消費者的使用情況與需求應該深入了解。真正好的設計是你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觀察消費者、使用者在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另外,產品在三年至五年以後呢?上市又如何讓它永續活下去?這些都是必要的考慮,以下提醒:
|
陳進東總監分享: 首次參與奇想行銷組評審,同學們的作品很具市場性,藉此與大家分享三觀點: 1.「我們眼中不缺少“美”,而缺少“發現”。」為什麼有些產品會賣得好?有時須跳脫設計師的身分,假想自己就是使用者、消費者、可能是位媽媽、可能是照顧病人的家屬,瞭解需求。 2.「創新」並非代表開發新的產品,而是還有一群未被滿足的人,等著我們去滿足他。滿足有需求的人,從消費者的觀點看,您的設計能否產生共鳴? 3.「廣告」是什麼?廣告=廣而告知。「行銷」=小題大作。要清楚的表達核心,做深度的探討。 大家知道人類兩大困難的事情:「1.把我腦袋的東西放入你的腦袋;2.把你口袋的東西放到我的口袋。」要如何把你口袋的東西放到我口袋?首先就得先把我腦袋的東西放入你的腦袋。設計是一種Communication(溝通),用年輕人創新的手法吸引人,創意再大膽一些。 今天有一組很可惜,內容有趣卻來不及報告完。這也是很好的機會訓練自己,尤其是teamwork。每個人如何將自己專長發揮極致、前段準備是否到位...等,回去可觀察每一組從進場,如何清楚完整表達創意。試想消費者只給您三秒鐘的時間,能不能抓住他想要的,就看你如何去溝通。 |
張光民總顧問分享: 今日總決賽,拿獎固然最好,但過程也很重要。過程中用心參與,相信能從中學習不少。如歐陽老師所提到:「設計創造價值,行銷創造利潤。」我也常與同學分享:「設計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設計一定是有目的的。與評審們討論,我們發現幾個共通問題:第一,好的設計作品,它的“原創性”非常重要,將一個好點子紮實地完成、做的完整,值得鼓勵。第二,當你發現問題、找到核心,但設計的作品卻沒有解決它,或只解決一半,甚至製造更多問題,因此設計前應先充分準備資料、調查。與大家分享&參考服務設計的“4D”流程: Step 1. 探索(Discover) Step 2. 定義(Define) Step 3. 發展(Develop) Step 4. 執行(Deliver) 另外在發表作品時,好的想法、態度、說明、表板(模型)很關鍵。第一,您如何在短短10-20分鐘的時間,有效率的整理、精準的表達,將您的想法與設計,行銷給評審或未來的業主?簡報過程應展現自信,有自信才有機會說服別人接納您的想法,而自信的來源即是充足的準備。第二,呈現作品的尺寸大小也要拿捏,更要顧及美感。最後,不論創新科技或美化人生組,都有運用到科技,將其融入在作品中應先熟悉它真正的原理,如一知半解肯定讓作品無法符合要求。希望今天對各位是一個開始,祝福將來進入社會能有更光明的成就! |
李建國總經理分享: 很高興能與設計界同好一起擔任奇想評審。經這幾年觀察,坊間設計競賽逐漸增加,同學們可投其所好參賽,因此近兩年收件作品件數減少,然而可惜的是,品質似乎也下降了。不過在繁忙的課業與競賽中,同學們能保有這般表現,還是值得嘉許。 其實很羨慕大家,從前在相同的年紀,較少有像奇想這樣磨練的機會。尤其在Q&A的過程,評審針對作品提出問題,不是challenge各位做的好或不好,而是有許多實務上的經驗,提供讓同學參考,希望對各位在未來設計能有更大的助益。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學校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學校 |
Circle Life + | 葉家渝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玩翻世界桌Flip your world | 陳佳瑜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曾子源 | |||||
林詣翔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洪峯聖 | |||
陳耀紳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學校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學校 |
Non Smoke | 李毓玲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PRISM幼兒學習燈具 | 曾國鈞 |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
停看聽 E TAG | 楊文石 | 樹德科技大學 | Puzzle CMYK | 張庭瑄 | 大同大學 |
許夢吟 | |||||
顏嘉怡 | 梁政偉 | ||||
e-Locker | 黃心郁 | 東海大學 | |||
陳可謙 | Throwing Board | 朱韋翰 | 朝陽科技大學 | ||
B empathy | 廖栢賢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
腳底按摩偵測墊 | 林佳筠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 張婷 | ||
王雅君 | |||||
莊育政 | Sandi | 蔡宗佑 | 長庚大學 | ||
陳翰揚 | |||||
黃雯琪 | 喳染 | 劉昕暘 | 台灣科技大學 | ||
張圓偵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學校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學校 |
Crowding Out | 李文群 | 大葉大學 | MagiCube魔力方 | 倪亦廷 | 台灣科技大學 |
孫宜君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學校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學校 |
Circle Life + | 葉家渝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玩翻世界桌Flip your world | 陳佳瑜 | 台北科技大學 |
曾子源 | |||||
林詣翔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洪峯聖 | |||
陳耀紳 |
〝賀〞本會2015奇想設計大賽-創新科技組銀賞獎「Circle Life糖友健康手環」獲得紅點概念設計獎
創新科技組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葉家渝 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林詣翔
獲得2015奇想設計大賽-銀賞獎「Circle Life糖友健康手環」和創意行銷獎,並計畫到德國參加紅點設計大賽。
今年六月初該作品獲得Red dot award 2016 的 Best of the Best(紅點概念設計獎),
全球僅有43件作品能夠獲得red dot award - best of the best!
(點圖放大觀看)
作品名稱 | 作者 | 學校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學校 |
High-Five 智慧型環保打氣棒 | 范健栩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光現 | 紀勝騰 | 雲林科技大學 |
郭千綺 | |||||
林俊穎 |
在經過無數次的努力、挫折與腦海中的創意激戰,創新科技組『Contact』、美化人生組『Multi-thinking 』
在此次的比賽中所衍生許多出多元的創意作品。結束一整天的緊張情緒,選手們終於再度展露笑容,
感謝評審們的指導與提醒,奇想不單是比賽,希望從過程中學習到比獎金更高的價值。
第十三屆奇想設計大賽正式圓滿落幕,我們後會有期,明年再見喔!